欢迎来到模版编号001lt59 - 贴心大学!    今天是: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效果 >> 校内专家评价

专家听课组评价意见

专家听课组认为:主讲教师张世君、王列耀、王琢、蒲若茜、黄汉平、赵静蓉等,备课充分、教案齐备、教学内容充实;《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密切,以活泼生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专家听课组认为,》主讲教师张世君、王列耀、王琢、蒲若茜、黄汉平、赵静蓉等的授课质量与水平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综合评价为优秀。

文学院教学指导分委会

文学院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我们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从2004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到2005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每年都在上台阶,都有可喜的创新发展。
1.课程体系创新,整合课程内容,建立外国文学史模块教学。他们开设外国文学史和配套的东方文学、海外华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双语教学5门课程。覆盖了东方与西方文学、古代与当代文学、传统与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与华裔文学。课程结构合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凸现了高校外国文学史的特色和侨校外国文学史的特色。这个特色在校长检查文学院工作的时候,我们文学院曾专门向校领导做了汇报,肯定这一创新。
2.注意学科交叉,在跨学科平台整合外国文学史教育资源,进行外国文学与相关资源的互文性研究。外国文学史课程打破将外国文学史的资源局限在文学史范围的观念,在跨学科平台上重新整合外国文学史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电影改编资源、绘画资源、建筑资源、西方音乐资源、歌剧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思维导图等。通过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与歌剧改编的互文性,与美术作品的互文性,艺术虚构与科学真实的互文性,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史教学。在讲授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勾勒出一个简略的西方文化史、绘画史、建筑史、音乐史、歌剧史的线索。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教学取得了实在的成效,深受学生欢迎。该课程的建设非常出色,在学校师生中都有很好的口碑。
3.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有声有色,绘声绘影,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视听外国文学史教学。课堂采用电子教案上课,课后学生进行基于网站的自主学习。开展有声有色,绘声绘影,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视听外国文学史教学。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外国文学视听化。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回响外国文学天籁。读:阅读经典名著,把握外国文学精髓。写:撰写外国文学论文,增强研究水平。做: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信息素养。编,改编外国文学名著,重新诠释外国文学作品。演:演出外国文学课堂剧,与外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的教学工作坊做得很有特色和成效,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好评如潮。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整体素质都很好,团结协作。课程组老师的教学评估都在优良以上。



马教授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

我校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于2005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程,今年又继续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高[2006]55号文件精神:“已获省高校精品课程的推荐项目,今年申请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应有创新发展并在申报材料中予以反映”。我认为我校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经过这一年的建设,创新发展更加突出,并在申报材料上有明显反映。
首先,整合课程内容,把外国文学史建成一个课程体系,具有外国文学史的中国特色和侨校特色。我们是一所华侨大学,在教学方面,兼顾招收国内学生和港澳台及海外侨生;在科研方面,重视海外华裔文学的研究。外国文学史课程组教师队伍整齐,年龄结构合理,课程建设既有国内外国文学史课程内容,又有独具侨校特色的海外华人文学和华裔美国文学的内容。主要课程有5门:《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海外华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双语教学》,每门课程都有主讲教师,形成外国文学史的课程体系,覆盖了东-西、古-今、传统-现代、外国文学-华裔文学,知识领域广,课程结构合理,具有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性。
其次,建设外国文学课程教材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该课程除了采用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优秀教材外,还自编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品种包括纸质版教材6部,外国文学史网络课程1部,电子教案5门,中央台《百家讲坛》外国文学讲座4讲,习题参考8种,考题试卷12套,学习辅导资料2种,作品阅读50余种。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教材和文献资源。
第三,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创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教学方法,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学生基于网站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教学工作坊。课程教学最后都通过学生实践反馈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创新成效。
第四,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做得特别好。课堂教学采用优质ppt教案。这个电子教案不是简单的文字投影,而是有声有色,绘声绘影的视听教案,符合多媒体教学文字、图画、视频、声音融为一体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课程是视听读写做融为一体,把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电影改编、美术、音乐、歌剧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文学史的时候,也学到了文化艺术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创新能力。仅仅这两块内容,就有2000张图片,400段视频段落,容量18GB。属于大型的网站资源。对于高校教学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于中文学科建设多媒体课程有很大的启发。
我校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的建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肯定和重视,课程负责人张世君教授的课堂教学评估历年都在90分以上,学生口碑极好。我热情推荐外国文学史参评国家精品课程,祝愿成功,再创辉煌。


姚教授
( 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

张世君教授负责建设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很有创新意识,走在了中文系教学改革的前列。
该课程内容新,把外国文学史知识与电影改编、西方美术、音乐歌剧、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科技考古等学科知识相联系。改革了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的联系,经典与现代的联系,外国文学与艺术门类的联系,文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中西文学比较。
教学手段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各个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视听性强,对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冲击力。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鲜明特色。
该课程建设使用了两套教案,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有很好的效果。
张世君教授的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师风范良好,历年课堂教学评估都在90分以上。中文系的学生对外国文学史课程有较浓厚的兴趣,对张世君教授的学、德、识都有相当好的口碑。
我认为外国文学史课程,已经达到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指标,可以评为国家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