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使用效果显著。*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新增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或精品教材。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标志性成果: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国家级、省级)等。
量化指标: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校企合作开发使用的校本教材或讲义等优秀教材和最近2年出版的新教材占比80%以上等。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按照先进性要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确保实训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标志性成果:实训基地(省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中心(省级)等。
量化指标:理工科专业生均实训设备总值≧13868元/生,文科专业生均实训设备总值≧8321元/生。理工科专业生均学年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506.65学时/生,文科专业生均学年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405.32学时/生等。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遵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依托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
标志性成果: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