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简介 >> 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

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目标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本专业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办学思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具备机械学、机械设计学、自动化控制技术、管理工程学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装备的构造原理、使用管理及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动态,掌握农业生产机械化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推广等基本能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为此按照两个专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 

1)机械设计方向:重点突出设计。培养具有先进科技思维和理念,具备综合人文素质,了解一切传统和现代化设计手段进行设计的方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技术,设计能力突出,能够从事农业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管理、推广等多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机电工程方向:重点突出机电一体化。培养具有先进科技思维和理念,具备综合人文素质,了解一切传统和现代化设计手段进行设计的方法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手段,掌握机械设计、制造,重点是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技术,能够从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管理及其设计、制造、推广等多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为:
(1)掌握机械学、机械设计学、机械创新设计、自动化控制技术、管理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广的能力;
(5)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很好,但是也发现有少数课程存在着知识点重叠,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等问题。在确保总体培养目标的情况下,自2005年开始,通过广泛三调(调研其它院校、调研用人单位、调研教师和学生)和论证,连续对培养方案等涉及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调整。
调整的重点是专业主干课程和方向限选课以及实践环节,方向依然分成两个,机械设计和机电工程,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专业主干课程:文献检索、工厂电气控制、机械创新设计、三维实体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农业机械学和流体力学等。
2)方向限选课:
(1)机械设计方向:机械CAD/CAM、自动机械设计、机械仿真技术及应用、动力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数字农业基础和人机工程学等。
(2)机电工程方向:机电系统设计、机器人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农业设施学和数字农业基础等。
(3)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实习、农机应用及拖拉机驾驶实习、农业机械机械创新实习、自动机械课程设计、工厂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农业机械三维设计训练等。 


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在围绕主要培养目标上,继续突出农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这条主线,同时增加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方面的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还规定大学生特别是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大三、大四学生,积极为教师担当助手,参与教师承担的各种纵横向课题,协助教师做试验;同时也鼓励教师特别是承担着国家及省级课题的教授博士主动吸纳学生参与课题,或指导学生的业余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学生各种创新活动、创新大赛的指导活动,让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亲近教师,真正形成一个融合的大家庭。还规定教授博士必须为本科生上课,为本科生做学术报告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利用本专业的学科优势,与国内外有关大学、学科以及专家、教授建立了固定的交流方式和时间,继续聘请这些专家为本专业本科生为举办学术讲座。总之采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主题。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目前世界的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我国机械制造业将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

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农机设计制造更是全国的龙头,农机总产值占全国农机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大中型拖拉机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具国内领先地位,面对山东省农机化事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有信心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给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培养各类创新能力好、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机化人才,给农机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 


截止2006年12月底,山东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万千瓦,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2%,农机化为全省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269元。乡村农机人员623万人,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产值327亿元,农机化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达7%以上。近年来山东省基本农田一般稳定在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在1亿亩左右,但是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作物面积是不断发展的趋势。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花生、红薯、生姜、大蒜、棉花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果蔬生产和加工机械;牧草生产机械等;各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业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吊装设备等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率、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在农业装备上的应用将日趋广泛,如GPS引导下的耕作、收获机械,精准施肥、测墒灌溉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也将成为技术和设备发展的趋势。田间作业机械如植物保护机械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智能喷雾系统可实现既节省农药,又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这些都需学校加大农机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现代农业装备开发人才的迫切需求。 蔬菜,是山东省种植业中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省瓜菜播种面积达3400多万亩,总产值占种植业的半壁江山,寿光的蔬菜生产更是全国闻名。但是,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及加工机械化,研制和推广适于蔬菜生产,特别是温室生产的小型耕作、移栽、管理、收获等机械。
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山东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山东省年产农作物秸秆7000多万吨,秸秆利用不到一半。因此,要新型实用的秸秆还田机械,青贮收获机械、颗粒饲料加工机械, 秸秆气化、液化等机械发展空间巨大。 


山东省是果品生产大省,果品年产量1000万吨,但果品植保、套袋、分级、筛选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果品大省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提高果品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本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发展前景分析: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转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为了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转移及增加就业的人才和技术保障,是直接为实现农业自动化和现代化服务的,因此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环境科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