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队伍 >> 教学研究改革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2017/4/7 16:38:25人浏览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课程的特色和地位,依据本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教学传统,吸收现代先进教育观念,我们树立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①以培养学生勤思考、能动手、敢创新为目标,教学内容上,协调好基础性与前沿性、原理性与创新性的关系;②在教学模式上,将研究性教学模式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研学等整个教学环节;③教学资源上,将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使学生具备自主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④创新实践上,将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与传统的经典微机理论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排障实训,并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贡献力。

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

1. 通过老、中、青结合,有效解决了课程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学院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始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年教师们多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学风。二十多年来,师资队伍始终保持中青结合,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将重视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重视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的支持下,课程负责人邹继军教授带领课程相关骨干教师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2. 最新科研成果不断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持续优化,体系结构不断创新,强化创新实践特色,提供高层次科研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利用学院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教学相长,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目前简单的课堂书本知识传授,传统意识下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多年形成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为改变这种教学内容落后的情况,团队教师充分发挥科研的优势,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跟踪国际的研究前沿,掌握和了解该学科的成就和发展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知识面,强化超前意识,使学生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品格、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未来社会的实践与科技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和超越自己。

在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以及学校的支持下,机电学院建设了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包括了大学生电子科技创新实验室以及先进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能满足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实验要求,为课内综合性实验教学、课外实验选修课、实验研讨课、自主研学等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课程建设在教学思想理念、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更高层次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工程一流人才,学院注重开展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师资建设、实验环境和设备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并充分依托现有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创建能满足大学生创造性才能培养的实验环境和课程体系。我院通过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或其他课外制作项目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为了解决对实践环境要求高的问题,教学团队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通过开放实验室的部分场地和设备,为课外自主研学服务提供器材和综合研究与训练环境,有效促进了研发性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课外研学的重要场所。

3. 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课程组老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等在内的高水平研究项目,通过将科研项目与课程建设相融合,使得科研训练成为课程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和有效延伸,形成了由理论教学、创新性实验教学、自主性课外研学、高水平科研训练所构成的立体化、渐进上升式学习训练体系。教学团队本身的学术造诣和对教学与研学活动的直接参与,显著提升了研学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均得到很大提升。近几年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背景设立主题研学项目,常年吸收优秀本科生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并在教师科研团队的集体指导下,结合科研方向和高水平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与传感器技术相关的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产生了一大批学生创新成果和竞赛佳绩,如下所示:

12010年江西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1项;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现场赛一等奖1项。

22011年江西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现场赛二等奖1项。

32012年江西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三等奖1项。

42012年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研究生组三等奖项1项;

52013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江西省预赛三等奖1项;

62013年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省赛区优胜奖1项。

4. 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着力推进研发性教学模式,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有效解决了学生的能力拓展问题

将研发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课程组教师通过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对研发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储备,并结合研究进行了实践。教师精选科研过程和工程应用中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的案例,建立起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乃至最新科技发展之间的关联。改革了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通过加强研讨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结合重要知识点和科研项目,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研究的专题,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其他相关资源,开展研究、讨论和交流,了解相关领域的研发热点,开阔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并使学生逐步掌握研发性学习的方法。改革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加大实践环节和研讨报告考核的成绩比例,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

将研发性教学模式扩展到实践教学及学生课外研学,有效实现研发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综合性、创新性的课内实验教学、兴趣驱动的课外拓展性学习和以科研为背景、学科竞赛为载体的高水平主题研学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渐进上升的学习训练模式,搭建起由创新性实验教学、自主性课外研学、高水平科研训练等环节所组成的开放性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学习与研究一体化。

依托网络资源环境,提升研发性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课程组教师建立了课程网站,使多年来积累的课程建设成果、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发性学习提供资源环境。借助先进的网络手段如MSNQQ等互动工具,丰富了资源的来源和共享范围,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在科研环境中得到实战熏陶,使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对后续发展及实现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并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教学团队近几年主要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如下:

1.邹继军主持在研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2010-2013年。

2.邹继军、李跃忠等主要成员在研的“江西省电子信息类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西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0-2013年。

3.邹继军、李跃忠等主要成员在研的“电子信息工程”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2013年。

4.邹继军等主要成员完成的“用C语言强化课程群实验教学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2008-2011年。

5.李跃忠、邹继军等主要成员完成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6.周书民等获得“双语教学中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李跃忠等主要成员完成“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与评价体系研究”省级教改项目,2007-2009

8.朱立、李跃忠、钱敏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月。

9.胡开明,钱敏、葛远香 基于网络控制与组态技术的过程控制实验室的改造,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月。

10.胡开明,葛远香,傅志坚,基于OPC与组态技术的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仿真平台的开发,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月。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