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2015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专家组赴宜昌…多家媒体报道我校食品安全管理经…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前沿

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5/3/19 15:48:46人浏览

海权指以武力为后盾的海洋控制权或主导权,海权理念可溯自古希腊时期。欧人开始大航海以后,主要欧洲航海大国,无不认为商业和贸易繁荣是一个国家赖以富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对海洋的控制是构成国家安全和繁荣的主要因素,海权时代由此开启。如16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探险家罗利爵士(Walter Raleigh)建议英国女王重视海权时所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1]


17世纪以降,荷兰和英国开始大规模向东亚进行商务扩张。[2]他们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激烈争夺,揭开了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本文探讨东亚海权争夺的原因、过程和结局,特别强调东亚海权争夺的结果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一、 海权目标:东亚贸易谁主导?


不同时代不同海域有不同的海权目标。在17世纪的东亚海域,海权目标集中体现在以武力实施对海域贸易权的追求和控制。大体而言,15—16世纪是东亚的自由贸易时代,虽或有为争夺商品或市场的武力冲突,但贸易竞争大体是以市场手段进行。欧人东来以后,拉开了武力争夺东亚海权的序幕,其手段一般为:武装掠劫商船和控制主要航道,攻占重要贸易口岸,武力占领或控制核心商品产地和交易中心,直接发动对贸易对手的战争等。


寻求高额利润的东南亚香料和中国丝绸及其他热带产品,是欧人进入东亚争夺海权的主要目的。以胡椒、豆蔻、丁香等为主的东南亚香料,一直畅销于欧洲和中国市场。欧人前往东亚,首先是为了香料贸易。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葡萄牙人在1510年占领印度果阿,次年再夺取香料贸易中心马六甲。由于东南亚的香料主要产地在马鲁古群岛,1522年,葡萄牙人在马鲁古盛产丁香的特尔纳特岛筑堡,试图控制马鲁古各岛香料的集散。当时从马鲁古购买丁香到到马六甲贩卖,利润达7—10倍。[3]葡萄牙从马鲁古群岛—马六甲航道获取的香料,用来供应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市场。随着美洲白银大量输入欧洲导致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急剧增加,昂贵的东南亚香料大规模进入欧洲。到16世纪末,马鲁古群岛所产香料约1/4输往欧洲。[4]在17世纪中期荷兰人垄断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贸易以后,他们在欧洲市场以17倍、在印度市场以14倍的价格售出。[5]


为寻求同样高额利润的丝绸及其他中国商品,1513年,果阿葡萄牙殖民总督派遣阿尔法拉斯(Jorge Alvares)一行,携带一批货物乘中国商船到达广东珠江口外的伶仃岛。[6]广州地方当局准其贸易,但不许上岸居住。葡人在中国商人的协助下推销货物并收购回程船货,在珠江口沿海逗留了半年才离去。[7]1517年,果阿葡萄牙殖民当局再派安德莱特(F.P.de Andrade)率舰队前往中国。葡人先据屯门,4年间,在屯门构筑炮台、城壕,聚集军舰,炫耀武力,终于不能见容于广东官府。1521年,明朝海军进攻屯门,葡军不敌,大部被歼,余者逃回马六甲。[8]葡人被逐出广东后,转向闽浙沿海寻求贸易机会。大批葡人来到中外走私商人聚居的宁波附近的双屿港,以其为基地从事走私贸易,在闽浙沿海亦商亦盗。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派兵围剿有大批葡萄牙商人的走私巢穴浙江双屿港,是役有800葡人丧生。[9]此后葡人重返广东沿海活动,于1554年以后获准进入澳门贸易,并逐渐在澳门泊船筑屋,建立定居点。这些行动得到广东地方官府的默许。十数年间,中外海舶群集澳门,俨然一繁荣贸易港。但广东地方政府派遣“守澳官”及军队驻扎澳门,管理港口船舶出入。重大司法案件仍由香山县衙或其派出官员审理。“货物至者,守澳官验实,申海道,闻于抚按衙门,始放入澳,候委官封,藉抽十之二,乃所贸易。”[10]


在中国的澳门立足,是大航海时代至鸦片战争前所有欧洲海上强国百般追求而不可得的愿望,也是葡萄牙人在此后半个多世纪掌控东亚贸易主导权的关键。1580年,葡人在日本长崎建立商馆。他们依托果阿、马六甲、澳门和长崎据点和商馆,并垄断香料产地,控制了印度洋与中国南海之间的主要航道和贸易,并向出入这两个海域的亚洲商船征收过路费。[11]他们在澳门收购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转贩到盛产白银的日本,然后用日本的白银再到澳门购买欧洲市场畅销的中国丝绸和到马六甲购买香料,其运回欧洲的香料等货物,竟能用东亚区间贸易所获得的利润支付。[12]16世纪到17世纪前期,日本是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国,1560—1644年日本生产了约25429万两白银,[13]这些白银大部分用来购买中国商品及少数热带产品。据17世纪后期任职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Kaempfer记载,仅澳门到日本的短程贸易利润就达100%。[14]日本学者矢野博士估计,葡人每年将从中国丝绸贩卖于日本的生意中获得235万两白银,作为他们购买回欧洲的中国货物的资本。[15]葡人如何在东方贸易获得巨大利润的秘诀也为其他欧洲国家所获悉,但由于他们不能直接对华贸易,只能假手葡人或海外华商购买中国商品。虽然荷兰、英国舰队常在澳门和马尼拉外海袭击葡船和西班牙船,掠其船货,但这种海盗行径既不能保证得手,更不能保证正常的中国货物来源。


葡萄牙东亚贸易的巨额利润吸引了其他欧洲航海强国。1565年初,来自新墨西哥的西班牙远征军在黎牙实比(M.L.de Legaspi)的率领下到达菲律宾,并于1571年在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以便与中国商人直接贸易。马尼拉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尓科航线,通过“大帆船贸易”(Galleon),[15]连接东亚与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商人从墨西哥阿卡普尓科港携带大量银圆到马尼拉,再到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尓科港,约一半丝货再运往欧洲,其余的在西属美洲销售。西班牙人试图建立和华商、日商直接贸易的渠道,在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后,大力招徕福建商人和日本商人直接到马尼拉贸易。由于明代后期的中国“银荒”,福建商人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马尼拉贸易对日商也有吸引力,仅1603—1608年,前往马尼拉的日本朱印船就达15艘。[16]由于香料贸易的高额利润,西班牙人还派舰队多次进攻荷兰人控制的香料群岛,并在1606年攻占香料群岛的德里地。[17]此外,西班牙殖民者还在1626年侵入台湾北部,在淡水和鸡笼筑堡建立对中国大陆与日本贸易的中转站,与葡萄牙人和1624年侵入台湾的荷兰人竞争对日本和中国大陆的贸易。


大航海时代的后起之秀荷兰人进入东亚,急剧改变了东亚海域的力量对比。洞悉葡萄牙东亚贸易全部秘诀的荷兰人,从一开始就以取代葡萄牙人作为其在东亚扩张的唯一目的。1596年,荷兰远征船队在豪特曼(C.Houtman)的率领下到达爪哇西岸的胡椒交易港万丹,遭到驻扎万丹的葡萄牙人的阻扰而导致贸易受损,但却在万丹和华商成功地进行了直接交易。此后到1602年,共有分属于十几个贸易公司的65艘荷兰商船前往亚洲贸易,但在亚洲各地几乎都遭到葡萄牙商人的全力阻挠和竞争。为此,荷兰共和国议长奥登班费特(Oldenbarnevelt)认为,荷兰人必须集结力量才能防范在东亚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敌人。[18]是年,在他的督促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VOC)成立,荷兰议会赋予其好望角以东、麦哲伦海峡以西的贸易专权,在亚洲甚至能行使政权职能。如果说葡萄牙人试图建立的是东亚海上优势地位,荷兰人则凭借海上优势力量,试图建立东亚海上霸权。1605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首先以武力驱走马鲁古群岛的葡萄牙人,再于1623年赶走班达岛的英国人,基本上独享香料产地。1609年,荷印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与葡人竞争对日贸易。1619年,荷印公司在印度洋和南海之间唯一不受葡人控制的巽他海峡附近从爪哇人手中夺取了巴达维亚并建筑城堡,作为荷印公司的总部。1641年,荷兰人攻克葡萄牙的坚固据点马六甲,建立了从东南亚香料产地到贸易港的垄断地位。


荷兰人通过一系列战争建立香料贸易霸权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葡萄牙人主导的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交换日本白银的贸易。除了多次进攻马尼拉未果并与英国人联手袭击东亚的西、葡船队外,还于1622年武力进攻澳门,但在明朝军队与葡萄牙人的联手抗击下铩羽而退,不得不转向台湾,建立获取中国商品以交换日本白银的基地。


英国向东亚扩张的主力是总部设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160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万丹设立在东亚的第一个商馆,此后也试图在香料群岛的安汶岛等地设立商馆,但被荷人驱出,商船也被击沉。英人转向荷兰势力尚未能掌控的东南亚的马辰、望加锡、阿俞陀耶等地和中国台湾及日本平户等地建立商馆。但面对荷兰强势的海上力量,英人在17世纪被迫陆续关闭在阿俞陀耶、日本、北大年和万丹等地的商馆,转而集中力量经营印度。


到17世纪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确立了对其他欧洲竞争者的优势地位,它在东亚海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只剩东亚本土海上力量,尤其是中国海商。




0条评论
我要评论
姓名*
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