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信息化推动研究生招生组织管理的探索

2015/10/7 14:38:10人浏览
一、研究生招生的组织管理现状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研究生教育对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和社会服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而在2003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计划规模为267000人。2012年的招生规模是2003年招生规模的2.18倍,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十年间扩招一倍多。
研究生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招生、培养、学位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顺应研究生规模的迅速发展,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实行一级管理模式到本世纪初逐步推行二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基层院系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校研究生院”和“院系”二级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具体到研究生招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形式,则仍属于传统的金字塔式条线管理,注重的是职能管理。在研究生招生业务管理方面,以流水线式的工作组织形式为主,注重各环节的管理,分工细化,是一种个性化较弱的重复、批量管理方式。
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管理模式,基本满足了工业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但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日渐增多,使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发展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阶段性的变革和创新无法顺应形势,日新月异的持续性变革和创新成为新动力和新要求,并逐步优于以劳动分工为主的竞争优势;社会中客户的需求不再相对稳定,而是不断更新变化,竞争空间也更为广阔。传统的以“职能分工”为主、自上而下、有较强约束力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弊端也逐步显露:以劳动分工为指导思想造成了分工过细;职能部门间壁垒森严,难以逾越,沟通成本很高,无人负责整个业务管理过程,缺乏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员工从事过于细化的操作,技能单一,适应性差;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最明显的就是,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后,研究生院各部门的业务繁重冗杂,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日常工作,从而削弱了宏观指导和监管职能;招生部门和培养、学位等部门间出现业务鸿沟,各基层院系也缺乏主动性。随着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令出多门、有令不行”的现象。研究生招生管理层次的纵向组织结构趋于繁冗,管理幅度受横向组织结构的限制易造成职能重复或职能“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