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系概况 >> 领导班子

国内混合式“慕课”开讲23名教师跨校参与授课

2015/10/7 14:38:17人浏览

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常常被视为“枯燥”“无聊”的代名词,如何才让乏味的理论课“活”起来呢?3月15日,国内混合式“慕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堂课在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开讲。据悉,这门课程汇集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教学互动,将为“95后”大学生带来全新的“翻转课堂”体验。
24所高校5000名学生共享一门政治课
据了解,这门特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由复旦大学牵头,集结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近10所高校联手打造的,共有23名“明星”教师跨校参与授课。
该课程负责人高国希教授,同时也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他透露,全国共有24个高校近5000名学生通过共享课程平台选修了这次推出的思修课,其中上海各高校的选课人数就有近2600人。
“这门课程在某些中西部的高校受到了学生的追捧,选修人数一度爆棚,我们不得不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劝退’。”高国希打趣道。
他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慕课’的形式呈现,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阵容,能打破校际和地域的限制,将教学资源有效辐射。“聚集优秀教师,根据个人专长,打组合拳,将高于任何单独一个学校、单独一个班级的师资力量。”
在线学习与见面课程“两不误”
据介绍,这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首个思想政治理论类的混合式“慕课”共享课程,总体分为在线进阶式学习和见面课学习两部分。
在线学习计36课时,选课学生可按照教师设定的进度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校园网的覆盖的任意角落里随时随地地学习,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见面课学习即由选课学校在指定教学点组织各种形式的见面课,计12课时,其中大课堂直播互动课占4课时,小组讨论课占8课时,选课学生在线上线下都有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此外,选课学生还将在授课教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完成共享课程平台上布置的个人阅读资料、练习、小论文、知识卡等学习任务。
高国希说,一直以来,思想课承载了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现难度大,而传统的思修课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模式,师生互动时间有限。
“而这门混合式‘慕课’能将课程大纲内容精炼为若干部分,由23位教师分别讲授最擅长的内容,浓缩出36学时的在线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目前,教学团队精心制作的1000分钟课程视频,已在开课前上线共享课程平台。”高国希说。
让“95后”大学生爱上“翻转课堂”
陈果是该门课程的主讲老师之一,她上的思想政治课广受学子欢迎,课程视频早就走红于网络。她感慨,面对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95后”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于理论上的“教说”,更应跟上时代的节奏,真正以当代学生的视角去解读人生、解读社会。
混合式“慕课”大胆抛开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条条框框,采用了自主学习、网络互动、进阶闯关、小组讨论、大课堂直播互动、课程征文、课程大赛等等形式,翻转课堂,让理论课“活”了起来。
据介绍,在该门课程的首堂课之前,网络课堂上已经汇集了数十篇学生的留言与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如何爱国”,“现实很骨感,我们该如何去坚守心中的理想”……学生们迸发的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上是少见的,但通过“慕课”,师生们可以在线进行“无边界”的交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复旦大学选修该门混合式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共有528名,被分成25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并分别配备1名主讲教师、1名助教,并要求教师和助教全程参与二次课程直播互动和四次小组专题讨论。
陈果说:“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非常愿意尝试这种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课堂变成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