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日历 >> 课外作业

高校数字化校园软件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研究

2015/2/8 10:02:46人浏览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已被师生所熟知,其功效已渗透到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各个领域。[1]然而,信息化人普遍面临着有限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协调能力等限制,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把高校信息化建设好是所有信息化人长久以来共同面临的难题。由于信息化本身不是一个学科,相关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普遍将软件工程作为信息化建设主要指导方法,容易丢失“化”的作用,即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的融合性,在业务上导致各高校出现了很多“烟囱式”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孤岛,无法满足高校最高决策层的决策信息需求[2];在工作中将专职信息化队伍与IT公司同等对待,弱化了高校专职信息化人的职能。因此,在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推进中突出信息化人在推进学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公共支撑性,同时明确其工作内容,或许可以为信息化人提供一种解决之道。本文以浙江大学“十一五”时期的软件公共支撑平台建设为蓝本,提出高校数字化校园软件公共支撑平台通用框架,供国内高校信息化人(信息化推进工作者)参考。
  二、软件公共支撑平台概述
  软件公共支撑平台是继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后,数字化校园的第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是落实高校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重要基础和抓手。软件公共支撑平台旨在解决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共性服务要求,基于信息系统的分层架构理论,软件公共支撑平台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基础数据服务层、系统功能公共组件层、统一服务层和应用服务整合架构层。其中基础数据服务层服务于信息系统的数据层,系统功能公共组件层服务于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层,统一服务层和应用服务整合架构层属于完整的服务,统一服务层面向终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应用服务整合架构面向业务部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
  三、软件公共支撑平台组成
  1.基础数据层
  数字化校园通过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映射来开展业务工作,因此基础数据,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等相关信息,是数字化校园的根本[3]。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服务,可以解决数据的多次录入、不一致性等问题,也保障了统计准确性和决策正确性。
  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多用途,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并不适合采取统一的方式,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兰德将信息分为事物的信息、过程的信息和知识的信息,在任何一个业务领域都存在这三类信息,高校信息化也一样。采用分类管理原则,将公共非过程数据提取出来并进行管理,根据信息化业务领域不同,将公共信息数据划分为管理数据、地理数据、资源数据和公用代码数据。
  (1)管理数据
  基础管理数据不仅反映了学校内部主体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学校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服务于学校的控制和管理。学校内部主体包括学校、部处院系和师生个体,政府主要指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社会主要指企事业用人单位。因此,基础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基于学校自身发展逻辑和价值目标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作为一种政治和法制框架下学校应答政府和纳税人问责的对外宣传信息。如学生管理类、人事管理类、科研管理类、财务管理类、设备管理类、房产管理类、统计上报类、对外发布类等。
  (2)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反映学校的空间状况,包括公共场所、建筑物等地理信息。随着泛在大学概念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础地理信息还应该包括试验基地、科技园等学校所管辖的区域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将在智慧型校园建设中成为基本的信息,用于物品定位、直观展示和信息终端建设等信息化业务中。
  (3)资源数据
  资源数据主要包括知识性信息、教育性信息,如学科知识、文献知识、课程教育知识、以及规章制度等内容信息。知识资源在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在学校信息化中以辅助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新型模式开展。
  (4)代码数据
  当前信息数据的不一致性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代码信息的不一致,代码的作用在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必须采用上位原则,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高校信息化可以采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代码集》,对于档案、财务等存在行业标准的机构还需要考虑与行业标准的兼容。
  学校标准代码,最主要的是机构编码和学号、教职工号的编码,以及内部管理上的一些特定的分类编码,如校区编码、学生宿舍编码、聘用合同类型等。

0条评论
我要评论
姓名*
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